CSR的原产地[返回]

发布日期:2019-08-13 发布人: 来源:

CSR(企业社会责任)浪潮风起云涌,相信社会各界都有明显感受,近年来更成为企业经营的必备条件,甚至衍生发展出一股庞大的CSR商机;但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分析、教材、工作坊,人们会不会反而摸不清CSR的真正样貌及意涵?迷失在林林总总的量化指标与作文比赛之中…。

若深入浅出定义CSR,笔者个人观察是-企业在日常营运过程中,追求经济/公司治理(G overnment)、环境(Environment)与社会(Soicety)的永续发展。因为企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运作单位,取之于社会的同时,当然也必须思考如何用之于社会,并兼顾未来世代的生活环境,这是CSR基础的ESG概念,并从而推演出永续发展的多元轴线,如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(SDGs)等。

ESG概念始于何时?其轮廓约在1999年代浮现,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柯菲.安南(Kofi Atta Annan)所提出,安南首先是在1995年世界社会发展高峰会中倡议「全球盟约」构想,经细部规划后,在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中推动「联合国全球盟约计划」(United Nations Global Impact),倡议一出,获得不少已开发国家与国际公会组织的广泛支持,2000年中更赢得世界50大跨国企业联合表态支持「联合国全球盟约」。

其实更早以前,1987年由挪威总理布伦特兰德夫人(Gro Harlem Brundtland)在联合国大会所起草发表的报告-「我们共同的未来」(Our Common Future),也明白揭示了永续发展的定义、策略方向与具体做法。曾任世界卫生组织(WHO)总干事的布伦特兰德夫人,更自此被视为国际永续发展与公卫专家。

以上追本溯源,某种程度肇因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,人类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演化与破坏环境种种作为的反思与省察;若沿着历史长河往前寻迹,有没有更加源远流长的原生论述,关注天、地、人的至衡一体、共生共荣?

答案,出现在2500年前的古中国。

实践者是孔门高徒-端木赐,字子贡,春秋末年卫国人。是春秋时期的大富豪,在拜孔子为师之前,就已经是一个殷实商人、家有恒产;拜入孔门之后,由于跟着孔子周游列国,时常往来于曹、鲁之间,人弃我取、互通有无、跨国营销,进而累积大笔财富,多国国君都要敬他三分。

以CSR角度仔细分析子贡作为,经济方面,「好废举,与时转货赀,家累千金」,是太史公司马迁的描述;社会方面,子贡是个大慈善家,「博施于民而济众」,常会在天灾时开仓赈灾放粮,也会在周游列国时,赎回鲁国奴隶、还其自由之身;环境方面,「树木以时伐焉,禽兽以时杀焉」,这句孔子家语虽出自曾子,身为孔门十哲的子贡应该也是奉行不渝。
也因此,我们经常看见有些商号挂有「端木遗风」的匾额,自许效法子贡的儒商风范。在司马迁《史记》中,特辟有《货殖列传》一章,记载自春秋时代以来的大企业家,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富豪排行榜,首称是「三致千金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」的陶朱公范蠡,接着是与范蠡齐名的孔门高徒-子贡,第三是「薄饮食,忍嗜欲,节衣服,与用事僮仆同苦」的平民白圭。

这就是史上最早的ESG概念。由此观之,CSR相关论述实非西方独有,更精准地说是系出东方,长久体现在儒家传统的伦理思想之中,时隔两千多年,反而由西方企业发扬光大,某种程度也印证CSR诚为普世价值、恒久不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