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破离…匠心之道的精髓[返回]

发布日期:2017-09-28 发布人: 来源:信义置业

     笔者所服务的公司近来跨足东南亚市场,派驻海外的优秀同仁们亟欲深耕在地,却拟在异乡复制台湾做法与经验,不禁想起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日式创意料理餐厅「守破离」。
    据说,「守破离」主厨渡边师傅擅长鳗鱼饭与怀石创意料理,料理手法与摆盘风格都是一等一的职人手艺;但最先引起笔者好奇的,是其别出心裁的店名-守破离。
   「守、破、离」一词,源起于日本传统能剧大师世阿弥,后被广泛运用在艺术、武道、茶道、工匠等各行各业,成为世人 修练「匠心之道」的精髓;单从字面诠释,不难理解守、破、离的真正涵义-先遵守、后突破、终脱离。
    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大师,所有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都是从一张白纸入门,而任何学习都必须始于「守」-稳扎稳打,练习基本功直到滚瓜烂熟、自然反射为止;等到每一招一式尽皆了然于心,才有可能进入第二阶段:「破」-开始打破既有框架,融会贯通、因地制宜,同步吸收其他相关知识,截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,以求推陈出新、别开生面。
   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,也逐渐呈现出个别差异,有些人只会、只愿「守」,但守久了不免墨守成规、自我局限,不论再怎么造诣不凡,也只能活在前人阴影之下;有心尝试「破」的人,虽然短期风险剧增,但长期有机会寻获全新蜕变动能。最后的「离」,则是自许超越所有规范与限制,自创一格、自成一家,达到「尽信书不如无书」的终极境界。
   「破」与「离」的根本差异在于:前者是奠基于先人基础,属于一种匠心独运的横向进步;后者则是颠覆/破坏性创新,是一种主导人类文明发展的纵向前进。人人都盼成长高峰永无止尽、绵延不绝,但惟有接连不断的颠覆/破坏性创新,才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。
    古今中外都有不胜枚举的类似案例,最典型者莫过于书圣王羲之。王羲之出身书法世家,叔伯父、堂兄弟等都写得一手好字,他七岁时就跟随名书法家卫铄拜师学艺,从临摹开始,数十年如一日孜孜苦练,青年时就写得一笔「婉然芳树,穆若清风」的卫体书法。相传,王羲之住所附近有一水池,由于他终年不辍临池书写、就池洗砚,到头来池水尽墨,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,人称「墨池」。中年后,王羲之智慧渐长,遂博采当代诸家书法之长,一变汉魏以来书气,另创新体,其墨宝受时人赞之为「飘若浮云、矫若惊龙,龙跳大门、虎卧凤阁」,史称「书圣」,著名创作计有《乐毅论》、《快雪时晴帖》、《兰亭集序》、《十七帖》等。
    试想,如果王羲之只会、只愿「守」、不想「破」,书法史上不过又多了一名小卫铄;若是王羲之停留在「破」,后人顶多知道王羲之「偶有佳绩」;所幸王羲之大破大立、另辟一格,成就了不少传世巨作,让世人得以一览其行云流水般的绝体妙笔。
    事实上不仅书法,举凡学习、工作、运动,甚至嗜好,都可以应用「守破离」的概念,坚苦卓绝的守旧期是日后一切可能发展的稳健基石;在日常规律驾轻就熟之后,接着就该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,琢磨如何突破与精进;最后则是要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创见与论述,而且得力求实践、知行合一,才是「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谓之知」。
谈了这么多,笔者决定与同仁定下「守破离」之约,期待读者们都能与我们一同体会。